close

文:貓奴心理師 / 圖:pixabay CC授權

girls-602168_1280 (Large).jpg

昨日讀到這篇「成為一個新人— 與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」,非常感慨,當事人明明曾經是這麼漂亮又優秀的女生,卻因為有psychosis(精神病),弄到現在連大學都無法畢業。

記得實習時在精神科病房,就曾遇過幾位擁有優秀學歷、工作,後來卻發精神分裂的病人 (現在稱為思覺失調),不過因為當時我只看到他們發病後的樣子,無法與原本的正常模樣作對照,感受相對不深刻。

然而近年也接了一些有精神病相關診斷的個案 (schizoaffective disorder,即情感型思覺失調),在心理治療的過程裡,我一路看著外在行為與一般人無明顯差別的年輕女孩,是如何在藥物不適應的狀況下導致正性症狀(妄想、幻聽)無法妥善控制,反覆住院、調藥,最後不得不換到第三線的抗精神病藥物。

再出院後,我第一次見到她時,當場差點哭出來,心想:「妳怎麼會變成這樣?」因為她真的變得與我印象中的「精神病人」,相差無幾,除了因為藥物副作用而變胖十公斤之外,整個人的思考與反應也變得很慢,沒有情感起伏,像是被抽空了一般。

爾後我不得不心痛地承認:她再也無法回到所謂「正常人」的世界了…  而我能做的,是監控症狀變化、協助她做好心理調適,在她現有的功能裡,努力維持不要退化,並且盡量能有更好的發揮,面對未來的漫漫長路…

行筆至此,又再度想起實習時我曾寫下的一句話:「正常與異常,往往只有一線之隔。永遠不要歧視精神科病人或有心理症狀的個案,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的某一天,你自己或親友,會不會變成這樣的人。」

 

補充說明:外在壓力或家庭互動確實有可能讓一個人產生情緒失調等問題 (如憂鬱症),但對於psychosis相關精神病,如躁鬱症(bipolar disorder)、思覺失調(schizophrenia)、情感型思覺失調(schizoaffective disorder),這些都有生理因素,一般完全沒有這樣生理因素的人,壓力再怎麼大,頂多是產生neurosis類的精神官能症 (焦慮、恐慌、飲食障礙等等),但不會發展出psychosis類的精神病。

精神病 (psychosis) 的相關疾病基本上都不可能完全治癒,一輩子都需要服藥,只是吃的藥的多寡,或吃到第幾線藥物的差別 (藥的輕重會決定副作用的大小);精神官能症的疾病 (neurosis),才有可能靠心理治療復原 (當然藥物也會有幫助,但不是必須,至少不用吃一輩子)

當然psychosis的病人做心理治療也會有幫助,尤其假如是病前功能很好的。而且我想許多人也不單純是生理性因素突然發病 (有這樣的生理特質,也要有心理壓力才會發病),所以做心理治療對精神病類的病人也會有幫助,至少可以穩定病情。這一類疾病,每發作一次,功能就會下降一些,就像我的個案一樣。

**為維護隱私,個案資料已作部分修改**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syhealing 的頭像
    psyhealing

    涵容與療癒:貓奴心理師的人間絮語

    psyhea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