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情殺案層出不窮,通常在事發當時社會輿論沸沸揚揚,後續多已沉寂下來,但我仍記得一年前與家長會談時所進行的討論…
** 為維護隱私,個案資料已作部分修改 **
當時母親提到自己那位抗壓性不佳、有身體化症傾向(psychosomatic disorder)又愛玩手機的兒子,最近迷上了某個影集裡出現的道具,很想買,向父母提出希望能以成績進步為交換的條件,若達到成績要求就買來作為獎品。但由於父母不想讓孩子為了想得到禮物而又開始考試焦慮,加上覺得道具實在沒有那個價值(NT. 1200),因此拒絕了孩子的請求。
但母親表示,孩子這幾天真的洗心革面,寫功課時手機都放在客廳,沒有帶進房間。母親覺得很兩難:一方面擔心若真的以成績來交換,孩子考試會有太大的得失心;另一方面卻若孩子真的能為了獎品用功,那也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事。
我請母親做三件事:
一、澄清:澄清此物品對於孩子的心理意義為何?得到這個道具自己真的就會變得很厲害嗎?還是只是覺得它很漂亮?重點到底是「變厲害」還是「我喜歡這個東西」?
二、設定限制:肯定孩子願意用合宜的態度向父母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,然而需要再次向孩子澄清,父母沒有答應他要用考試考到第幾名來交換這個物品。父母原本就有對孩子的考試成績給予獎勵 (300元的玩具),孩子若不想要這個玩具,可以換成其它等價的物品,但是不可能換成1200元的道具。
三、作決定,並承擔後果:若孩子冷靜思考後還是很希望能得到這個物品,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,畢竟它不是什麼壞東西,而他已經是青少年,有權利使用自己的零用錢做不違害身心的事。然而1200元畢竟不是小數目,請孩子考慮清楚,以免花了自己的零用錢,買來幾天就覺得沒新鮮感了。
母親聽完之後又問:「那假如是在他考前一週買給他呢?當作肯定他有好好唸書?這樣也不會讓他考試太焦慮?」我表示不贊同,因為讀書是自己的責任,絕不是為了獎品而讀的。
我向母親強調,絕不可因為孩子為了想得到道具有好好用功而心軟,原本沒有答應孩子的協定,又變成依著孩子的期待達成。除了我不希望成績總是與獎品掛勾之外,更重要的是,這樣可能讓孩子養成一個信念:「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」,雖然爸爸媽媽沒有答應我,但只要我真的做到他們期待的,我想要的交換禮物還是可以得到。
因為這樣的信念一旦養成,孩子將來在感情上很容易變成:喜歡某個人,對方拒絕表示不適合,孩子卻有個迷思,假如我對你更好、帶你出國玩、請你吃大餐、接你上下班… 總有一天你會被我感動,願意回報我的愛。
當然多數人不是「無所求」的動物,比如我們認真讀書,是希望將來能考上好學校;努力工作,盼的是老闆有一天會幫自己升官加薪;關心喜歡的人,是希望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感;好好照顧孩子,是期待他將來也會照顧年邁的我…
然而,學業與工作或許還與個人的努力及付出成正相關 (雖然不一定是高度相關,可能只有中度甚至低度相關,但至少應該是正相關);然而感情,尤其是愛情,卻絕不是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,中間運作的因素太複雜,有時你所投注的與得到的結果,可能是零相關,甚至負相關。
倘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了上述的迷思 (即使沒有答應,對方還是可能被我的犧牲或付出所感動,因而給我我想得到的東西),在感情上,很容易變成一個永遠領好人卡的卑微角色。而最危險的是,這種與成長經驗完全相反的挫折 (我明明付出這麼多,為什麼你不愛我),引發的是強大的憤怒,嚴重者,甚至會有想殺了對方的念頭。
回顧社會新聞中的情殺案,可能明明女方一開始就有說,你不要一直對我好了,我對你沒有那種喜歡的感覺。那為什麼男方還是執著地付出,並且在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(女方等價的愛情回饋) 時動了殺機?
我從這次與家長會談的過程可以清楚體會到,這就是雙方在潛意識中互相掛勾的問題。父母表面上拒絕孩子以成績來交換,心裡其實又希望孩子可以為了得到禮物而用功。孩子明白父母希望自己成績進步,表面上的拒絕不是拒絕,因此即使父母沒有同意這個協定,孩子還是願意放棄手機認真唸書,為的是知道父母會心軟。
以某些情殺案為例,女方表面上雖然拒絕了男方的告白 (有些人甚至連口頭明確拒絕都沒有),但內心卻貪戀著附加的好處 (如:噓寒問暖、有人接送、被欣賞疼愛、有禮物拿…),口頭上拒絕男方的示愛,卻依然藉友情之名,享受男方出自愛情的關懷與善待。這樣檯面下的交換,一旦到了男方想要一個確實的名份卻得不到時,立刻宣告破局。女方急忙撇清自己早就拒絕男方了,男方卻不甘心於女方只是口頭說不要,實際卻還拿著我的好處,給了我無限希望…
「我期待」與「你應該」之間有很大的不同,當「我期待」卻沒有得到時,當事者的情緒通常會以傷心失落為主;然而當「你應該」卻沒有發生時,當事者的情緒卻絕不只有傷心失落而已,還會有強烈的憤怒與恨意,因為「期待」只是也許會發生;但「應該」卻是「一定要發生」、「怎麼可以不發生」。
因此,奉勸世間的男男女女,當你被別人喜歡時,不要心存貪念,若不能回應對方的感情,就要清楚拒絕,而且言行要一致,實際上什麼好處都要推開。當你喜歡別人時,千萬不要當那個以為自我犧牲或無限制付出就會換來愛情的傻子。
人人都想釣魚,但用錯誤的方法,只會釣不到魚,或釣到錯誤的魚。而什麼魚都想釣的人,最後可能是被池子裡的魚連人帶竿拉到水裡,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。
註:愛情錯綜複雜,也許有些人可能連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對方都無法分辨,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議題,在此先略過不討論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