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:貓奴心理師 / 圖:pixabay CC授權

mental-1389919_1280 (Large).png

近年來自殺的案例愈來愈多,甚至有許多人是帶著子女或同居人一起離世的,嚴重者亦可能會造成公共危險(如司機或機長)。自殺牽涉的原因可能很多,往往也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個單一事件造成的,然而在遺憾發生後,許多當事人的親友都有錯愕或難以置信的反應,覺得「看不出來他/她會自殺」。

以下整理了相關重點,相信若一般民眾能對於自殺警訊有更高的敏感度,適時給予關心及協助,必能減少憾事的發生。

 

自殺警訊:

1. 急性壓力:重要人際關係或重要價值信念的失落、家庭發生巨變、突然生重病、財務出現困難。

2. 情緒狀態:憂鬱、悲傷、表情淡漠;突然變得異常冷靜或激動高昂。

3. 負向思考:無望感、無價值感(如:沒有人在乎我、沒有我別人會過更好)、過度罪惡感。

4. 提到要自殺:以話語表示、寫在日記信件中,或想像死亡的景象。如:死了算了、事情很快都會過去了、吞藥要吞幾顆才會死成?

5. 睡眠型態及食欲的改變。

6. 慢性壓力:久病在床、長期的情緒或人際關係困擾。

7. 性格行為改變:失去原本的興趣、疲倦、社交退縮、不注重打扮、體重減輕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增加酒精或藥物使用。

8. 情境因素:秋冬時節、特殊紀念日 (如配偶過世週年)

9. 高危險群:過去曾有自殺經驗、單身/離婚/分居/喪偶、精神疾病(如憂鬱症、酒癮等)、缺乏社會支持、男性、長期罹病。

10. 行動計畫:自殺工具的購買、寫遺囑、將重要的東西做安排、做出危險的行為(如:飆車、不尋常的意外)

 

與當事人討論自殺議題的態度:

可以做的:

積極傾聽:聆聽才能帶來了解,鼓勵當事人把心中感覺及想法表達出來。

接納:情緒沒有對錯,接納當事人擁有其主觀的感受及想法。

情緒反映/同理:當個體知道他人了解自己的感受時,情緒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撫,也才有回復理性思考的可能。

態度自然:直接坦誠地與當事人談論自殺的想法

關懷:提供情緒支持與表達關注。

灌注希望及意義:提醒當事人其可能的選擇,協助當事人找出生命的意義或希望。

評估自殺危險性:是否有明確的計畫及工具、是否獨居、選擇方式的致命性等等,這部分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評估,但一開始親友們還是可以從談話中了解蛛絲馬跡

 

避免做的:

價值判斷:不要爭辯自殺的對錯、感覺的好壞、進行說教,或告訴當事人其它更悲慘的例子。

轉移話題:說一切都會沒事、表達自己很忙、離開現場、淡化此問題的重要性。

挑釁:說出威脅性的話語,如:「你敢給我做做看!」、「你去死啊!」

給予錯誤的保證:保證會守口如瓶。

驚恐無措或情緒激動:可能讓當事人更不敢開口。

作出突兀或含糊不清的評論,如:「你一定就是抗壓性太低…」

 

當身邊有親友透露出想輕生的念頭時,我們需要與當事人建立信任關係、評估自殺危險性、灌注希望,讓當事人相信事情會好轉。當然更重要的是,若發現對方確實有自殺的高度風險,即時通知對方的親友,並協助至精神科就醫才是更有效的處理方法,希望在緊要關頭,我們能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,避免不可挽回的遺憾發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syhealing 的頭像
    psyhealing

    涵容與療癒:貓奴心理師的人間絮語

    psyhea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