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文:貓奴心理師 / 圖:stocksnap.io CC授權
一位好的臨床心理師,在面對個案時,其思維模式是能以個案的心理運作機制為出發點,來形成各種假設,接著透過會談歷程,以及使用衡鑑工具進行評估,最後形成個案概念化(case formulation),以便進行後續的心理治療。重要的是心理師的思考架構是不是夠清楚有條理?是否能了解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之下?在面對個體如此豐富龐雜的訊息、資料時,如何勾勒出他/她的樣貌?尋找出他/她的核心問題所在?
「沒有所謂的個案,只有治療師眼中的個案。」而我是否能了解自己是用什麼樣的框架在看待、詮釋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?為什麼我挑選了某一種理解框架而不是另外一種?
清楚,比什麼都重要,不能讓自己在面對個案或自己的內在問題時總是陷入自動化的思考,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推論的就跳躍到結論。不是去問某種心理疾病該怎麼處理,必須跳到更高的層次去做整體性的思考,如此才不會迷失在其中而不自覺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